排名前10的证券公司破坏其经济来源;另一方面又希望通过贸易制造话语权
特朗今晚一发推说什么“中国可以继续从伊朗买油,希望他们也能从美国买”。你说,这话说得真绝,嘴上说要制裁伊朗,实际上背后都是生意在捣鼓。你不觉得挺讽刺吗?一边嘴硬,另一边忙着“促销”。这还不算,他居然还挺自豪:我促成了,中国还想着买美国油,那挺好啊,大家都赚点?
可是我查资料一看,真相没那么简单。据美国商务部数据显示,2022年中国从伊朗进口的石油占比还在持续下降。过去几年里,中国逐步减少了从伊朗的依赖,主要原因是因为东南亚油气资源丰富,用得上的都自己搞,比如说中国自己就有几百亿桶的油储备,国内油田开发出去,进口依赖其实也就减少了。况且,从2020年起,欧盟对伊朗原油实施制裁后,中国的进口量也大受影响。再加上仗着新能源政策,电动车普及速度快,让中国未来的油气进口需求可能会越来越少。这就意味着,特朗普嘴上说促成中美油气合作,实际上中国的策略已经转向减少依靠,搞自主创新,跑步中国制造的油耗。
从角度上看,美国的这些“制裁”和“促销”其实是两个方面的搏杀:一方面他要压制伊朗,破坏其经济来源;另一方面又希望通过贸易制造话语权,但其实中国早就比他们走得更宽。你说,这样的“合作”真有可信度吗?看得更深点,美国一直想控制中东油源,通过限制中国的油气进口,抑制中国能源安全。结果你发现,实际上美国的油气出口到中国的比例也在逐步减少,加上俄乌战事激发的能源转型,让全球油市逐渐失去单一的“谁控制资源,谁就赢”的逻辑。
其实特朗普的所谓“邀约”,我觉得更像是他自卖自夸。你眼下的格局对中国不是越陷越深,反而是逐渐自己“断奶”。你敢说,美国真能靠卖油赚得盆满钵满?美国的页岩油产量虽然还在,但价格其实在矮房子里打转,2023年据油价指数显示,WTI原油价格在70美元左右,比前几年的一百多便宜了,出口利润其实也在压缩。而且中国的市场份额逐年提升,尤其是在新能源领域和国内油气开采逐步成熟的情况下,未来靠进口油的比重会越来越低。
你说特朗普的战略目的,是想借此拉拢中国?不,全盘看,他其实更关心的还是自己的生意。除了安抚以色列,保持中东地区的控制权,他更关注的是卖武器、搞战备带来的利润。毕竟,他多次在公开场合强调,卖武器是美国经济的“支柱”。去年数据显示,2022年美国对中东国家的军售金额达到了156亿美元,比前一年增长了15%。这还不算那份在中东的影响力合同。要真要做到“引导”中国买油,他得先允许中国在能源转型中多掏点钱,帮自己挣点“面子”。但这一切,不过是美方把自己局限在“既不想让中国太强,又要赚钱”的死胡同里。
再说,现在中国已不局限于进口油,而是在推动国内油气开采,尤其是东部沿海和西部地区。2022年中国国内原油产量达到17.4亿吨,进口油已经占比逐步降低。更别说,新能源继续推进,新能源车辆在中国市场占比已超过40%。未来新能源占比一旦提高,那油也就成了备用。这么一闹,中国的战略其实很明确:少依赖,少被别人操控。
所以你觉得,特朗普这忽悠的嘴脸到底是“促成合作”,还是“拉拢把戏”多一些?他嘴上说“我促成了”,背后其实不care进口油的实际效果,反正他也知道,未来靠新能源和自己油田,自己可以不那么被动。至于中国的油气进口战略,是短期还会继续?还是未来转向全新能源?我说,不动就是最大的趋势,除非油价暴涨到一百多,逼得大家都得低头去买进口油。
不过我看得更透,真正的平衡点不在于美国嘴上说的买卖,关键还是能源自主要快点落地。你问我,这样的“合作”,还能持续多久?还不是看谁先扛不住油价和国际局势的变化。真闹大了,美国一边口口声声帮中国节约能源,一边暗地里锁死资源,不就是为了帮自己多赚钱?不过你说,这也是个拼耐心、拼底线的游戏……
那问题来了:中国未来会不会真的只靠国内油气?还是说,谁在这场“合作”里,才是真正看得清楚?
股票配资公司排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