配资炒股推荐几个网站而不是在胖东来给出承诺后还百般挑剔
后台回复 品牌 免费送你《135本品牌营销必读书》
作者 | 王晖 来源 | 首席品牌观察
随着YU7正式开售,最近小米汽车和雷军又成了热搜榜常客,热度比40°的高温天气还滚烫。
只是,这边小米YU7宣布订单火爆,18小时锁单量超过24万台,那边就有女网红开着SU7 Ultra上演“刹车失灵”名场面,给雷军找点不痛快。
正当小米公关部瑟瑟发抖,米粉准备好与“米黑”隔空大战三天三夜,女网红脚上的“恨天高”让舆论反转,平息了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。
但有理由相信,被网红蹭热度已经是小米汽车的宿命。同时也不禁发问,为什么现在的网红总爱拿“事故”当流量密码?而网友为什么总忍不住被“离谱剧情”牵着走呢?

小米刹车失灵?
高跟鞋才是隐藏主角
先来复盘这场汽车圈的“年度迷惑行为大赏”。
起初是拥有98万粉丝的网红博主@小悠米er在社交平台上发布了一支视频,配文“这刹车又失灵……#刹车失灵#小米#驾驶安全”,把矛头指向了小米汽车。

▶ 图源:@小悠米er(已删除)
而视频画面更是触目惊心。
绿化带上,一辆崭新的小米SU7 Ultra面目全非。车头深陷树丛,金属管直插驾驶舱,离“爆头”仅差毫厘。

▶ 图源:微博@1024专员
视频一出,很快引爆了社交媒体,短短几个小时内点赞数破六万,转发破四万,毕竟,自带话题流量的小米汽车,很难不吸引人们的注意力。
更何况,该博主还在评论区信誓旦旦地回复“踩了两次刹车,车子根本不减速,最后只能靠撞树停下”,增添了整个事故的谈资。

然而,感叹完这位博主“大难不死”后,有人发现了其中不寻常的地方,这位在出事故后忙着拍照的网红,当天脚上蹬着一双鞋跟近10厘米的“恨天高”。

▶ 图源:微博
众所周知,根据《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》相关规定,驾驶机动车时穿鞋跟高度超过4厘米的高跟鞋属于妨碍安全驾驶行为,违者将被扣除2分并处以20元至200元罚款。
而不允许穿高跟鞋开车的很大一个原因就是,厚鞋底会削弱脚部与踏板之间的反馈,驾驶员难以感知踏板位置和行程。
说人话就是,踩油门时可能因“没踩够”而深踩导致加速过猛;踩刹车时误以为已踩到底,实际制动力不足,从而产生“刹车失灵”的错觉。
有人晒出的事故报告数据就印证了这一说法。根据行车数据显示,碰撞前2秒,她猛踩加速踏板至90%开度(相当于地板油),随后松开;紧接着踩刹车,但刹车踏板开度最高仅达60%。

▶ 图源:抖音
也就是说,事故发生时这辆SU7 Ultra既未触发VDC(车辆动态控制),也未启动ABS(防抱死系统),自然没有减速。
这份数据无声却有力,成功给小米汽车平反,原来不是汽车刹车失灵,而是驾驶员刹车没踩到底。
面对网友如潮批评,@小悠米er的操作堪称公关灾难。
她先是偷偷修改视频标题,弱化“刹车失灵”的说法,改为“没有废物的车 只有废物的司机”。
最后,索性删除整个视频,上演了一出掩耳盗铃。
毕竟,如果舆论继续发酵,小米汽车很可能要寄律师函了。

流量反噬的“狼来了”寓言
很多时候,很难理解一些网红的脑回路。
正常人把危险当教训,网红把危险当流量,为了制造冲突感,连基本的生活常识都能抛到脑后。
这其实就是网红群体“流量至上”的典型症状,在博流量面前,一切都要靠边站。
这种魔幻的剧情,社交平台上比比皆是。
而今年年初闹得沸沸扬扬的“两个小段红内裤事件”,就是最好的注脚。

▶ 图源:抖音
今年春节期间,网红博主“两个小段”声称收到了朋友在胖东来给她买的红内裤,大年三十穿上,大年初一出现了隐私部位过敏的反应。
在与胖东来售后协商的过程中,面对胖东来主管希望可以先行就医、费用均可报销的提议,“两个小段”坚持要求有人陪同就医。
咱就是说,虽然维权是消费者的正当权利,但如果影响到了身体健康,正常做法是一边就医一边协商,而不是在胖东来给出承诺后还百般挑剔,非要人家员工陪同才去医院。
而且,在不确定胖东来内裤是否为过敏源的情况下,就发视频吐槽,利用网红身份对胖东来施压。
后续的剧情发展我们也看到了。胖东来第一时间下架了涉事货号商品,发布了对“两个小段”的道歉声明,但与此同时,也一纸诉状将段某告上法庭。
最终,法院判决段某在抖音发布经法院审核的书面道歉信视频,30日内不得删除 ,并赔偿胖东来40万元经济损失。
因为,在法院看来,段某作为有一定粉丝量的自媒体从业者,应该预见到不实视频的负面影响。在没有核实皮炎是否由内裤所致,且胖东来积极处理投诉的情况下,仍发布贬损视频,存在主观过错,侵害了胖东来名誉权。

▶ 图源:@大河报
而无论是“两个小段红内裤事件”,还是“小悠米er声称SU7刹车失灵”,这两个舆论反转的事件背后,网友的正义感和善意总是成为网红play的一环。
当人们自觉代入受害的博主,义愤填膺地痛斥品牌方的失职、无良,殊不知,流量背后的网红博主们正在偷笑。
正如最近高考288分还兴奋庆祝的女生一家人,当网友感动于其“快乐教育”的家庭氛围,有人扒出女孩母亲是一位网红,很快陷入博眼球、为账号引流的争议。

▶ 图源:抖音
流量时代的“狼来了”效应已经被触发。
网红第一次撒谎,可能换来流量;第二次撒谎,可能赚够快钱;第三次撒谎,观众早看透了套路,留下的只有一地鸡毛。
整个群体也只能陷入“污名化”的尴尬境地。

精心设计的“危险游戏”
搞懂了网红的流量思维,我们也就不难理解,“小米汽车事故”为什么总能成为流量密码了。
咱们得先看组数据,小米SU7上市24小时订单破5万,百度搜索指数峰值是传统车企新车的3倍,微博相关话题阅读量超20亿。
简单说,小米汽车“自带热搜体质”。买的人多,关注的人更多,自然成了流量的“富矿”。
对网红来说,“小米SU7事故”还有有几个非常致命吸引力。
首先,冲突性强。豪车+事故,天然自带“反差感”。
普通电动车事故,网友可能觉得“正常”,但小米SU7可是雷军亲自站台的“C位选手”,出任何一点负面新闻,网友第一反应普遍是“不会吧?这么牛的车也能出问题?”这种质疑本身就能引发讨论。

▶ 图源:雷军
其次,话题延展性高。
从社交平台就能看出,网友从“刹车失灵”可以延伸到“小米品控”、“电动车安全隐患”、“网红开车不规范”,甚至还能扯到“小米营销过度”。
就像这次女网红的视频,评论区从“高跟鞋”吵到“小米SU7的刹车系统是否可靠”,从“网红博眼球”吵到“交通法规执行力度”,话题越吵越热,流量就越滚越多。
再次,车企“反向带货”的套路。
别以为车企不喜欢这种“事故话题”。
就拿小米SU7来说,上市至今,仍然需要的是“存在感”。网友讨论“刹车失灵”,哪怕最后被证明是乌龙,小米也能顺势科普“SU7的刹车系统有多牛”,相当于免费打广告。
但这场“危险游戏”能玩多久呢?我们还是要打下一个问号。
毕竟,大家看“事故视频”图的是“真实感”,要是满屏都是“演出来的剧情”,谁还愿意花时间围观?
对网红来说,“事故”或许能带来一时的热度,但“离谱”只会消耗信任;对车企来说,“热搜”或许能提升曝光,但“真实”才是品牌的根基。
至于我们吃瓜网友,下次再刷到“豪车事故”视频,不妨先看看评论区。要是满屏都是“穿高跟鞋开车”、“剧本痕迹明显”,那大概率又是场“流量表演”。
千万别再让善意成为一把伤人的刀。
*编排 | 三木 审核 | 三木
品牌最新资讯,尽在【首席品牌观察】↓↓↓
行业资讯、案例资料、运营干货,精彩不停

股票配资公司排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
- 上一篇:在线配资平台哪个好与昨日相同;金属镨钕均价54.47万元/吨
- 下一篇:没有了